赚钱就是贩卖专业

赚钱就是贩卖专业

最近思考之下又有感触,感觉确实有些实用心得迫不及待记录下来:

 

  • 今天说三类人:

 

  • 一、朝九晚五上班稳定而满足。
  • 二、从小就有些聪明才智,父母也是做生意,现在自己也做小生意,小康生活衣食无忧偶尔有点业余休闲小爱好。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,虽然没到大伤筋骨的时候但也感觉到比往年困难很多。
  • 三、在某些领域已经开拓出一片天地,和身边不同行业的朋友聊专业已然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。借助这些特有优势,有些混的风生水起,赚钱如秋风扫树叶一般容易。有些还在往这样的境界路上马不停蹄奔着。

自我评价,我目前属于第二类往第三类转型的路上。

 

  • 我有些朋友属于第一类人,收入稳定,工作也稳定。大多朋友厌恶风险,也不希望自己的环境有大变化。我羡慕这群朋友逢年过节,并不为自己的现金流而着急,也不为不担心三角债关系着急。

 

  • 我和我大多数朋友都是第二类人,本身父母以前就做小生意,耳濡目染很多思路也是和父母比较接近。越是这几年我越感到,站在父母提供的基础上去做生意,比自己从头开始容易太多了,尤其是经营思路上的帮助。很多认知

另外由于环境不同,比如朋友圈、不同的身边接触人群认知程度不同,就导致经营状况也是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
 

这类朋友和我大多都遇见一个问题:越来越明显意识到自己的瓶颈已经到了。在度过一个飞速成长期以后,突然意识到很难再迈上一个台阶了。

再加上这几年的经济形势确确实实影响了收入,大多朋友都在沟通中表达出对现状的不满。

 

我总结了一下,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属于“通才”!

所谓“通才”就是这个阶段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个“良好”的,有一定处理能力的通用型人才。不可否认这个阶段的水平已经高出一般人了,人缘也不错,生意做得也算不错。

但这个阶段也有致命的缺陷,问题就出在这个“通用”上!

因为处于这个水平的人已经稳定下来了,那些实力不行的人又回去上班赚稳定去了。留下来的我们做得不错,同行做得不错!

我们做烟酒,隔壁做烟酒的也不错。我们做服装,另一条街上做服装的也不错。我们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,隔壁的竞争对手也有,甚至有些时候比我们还优秀一点点。

实际上大家拉出来对比一下,偶尔我胜一筹,偶尔竞争对手又压我一头,差距微乎其微。

 

大家都知道趋利避害,每一个同行都知道。赚钱的干,赔钱的不干,咱们的客户更知道。

我记得初中第一节生物课老师就教了我们草履虫,像个鞋垫子一样的单细胞动物都知道躲避盐水。所以咱就该认清自我,如果不站在现有成绩上沾沾自喜就应该意识到,我们现在这点微弱优势已然不成气候。所以,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 也是应该。

 

当然,即便停留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还是混起来了。因为停留在这个阶段机遇最重要。某某领导的表弟的六姨的某某亲戚有个大活,平时玩的也不错,刚好适合咱。于是顺理成章的给咱干了,于是赚到第一桶金,于是有了资金实力越干越好。

 

故事很美好,关键现实中要是没有这个机遇呢?耐心等待? 我印象深刻的记得,小时候就听到过一个成语故事——《守株待兔》……

 

  • 在我的认知里,想干好生意必须进入第三类圈子,形成自己的专业壁垒。

在这个阶段和客户或者外行的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专业,能讲清楚是专业素养。但是想讲完全完整即便有再扎实的基础也需要大量的时间。因为在这个圈子里,自己的专业已经变成一个完整且不断完善的系统了。外行进入这个领域,必须有时间的沉淀,没有捷径了。

 

所以,选择这条路,进入的越早,付出的精力和心血越多就越稳固,越扎实。

久而久之,形成自己的专业壁垒,同行再追赶就非常之难,就好比是提前发车的火车,后面的车追就需要付出多很多倍的努力。让竞争变得更难。

 

在这里站稳,就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了。价格战已经很难伤到皮毛以下。不在低级市场里挣扎反而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技术和专业。越干越顺当~

通过和身边朋友沟通,我也认识到,这里的专业壁垒不一定是产品本身。比如我同学刘厂长的产品,目前是纯自动化生产,产品升级是一个大工程。

在这种情况下,销售网络,营销方式,服务方式,宣传手段等方面都是突破的良好渠道。

 

不管哪方面,付出心血、钻研总结不断迭代。专业壁垒终会形成。

 

  • 总而言之,话又说回来。专业的人是值得尊敬的,为工作事业付出心血,潜心钻研的人是值得尊敬的!

当我作为消费者遇见这种某一方面看得出下“功夫”的,有一定专业程度的,我愿意多花一点钱,支持这样的好商家,好老板,好企业。

我也希望自己早日成为这样的好工厂,让客户舍得多花一点点钱~

 

2022年都不容易,希望朋友们都要加油呀!